時間:2014-05-08 09:50:19
作者:世邦機器
改性效果表征
表面改性效果的好壞需要有綜合的評價標準,高嶺土表面改性效果的評價方法很多,葉舒展等在2004年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1)沉浮法與活化指數法:沉浮法是對高嶺土表面改性效果的一種簡單評價方法,其機理是未改性的高嶺土密度比水大,表面為極性,在水中會自然下沉,經表面改性的高嶺土由親水疏油變為親油疏水,在水中因水強大的表面張力迫使其上浮,因此可以觀察其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而對改性效果進行評價。具體方法為:把改性高嶺土粉末靜置于水面觀察,迅速下沉的改性效果較差,靜置于水面的效果居中,任意攪拌也不沉的改性效果卓越。
林美娟等(1995)以DL-411-A鋁酸酯偶聯劑為改性劑對高嶺土加工工藝進行了表面改性。研究發現,普通高嶺土表面為親水性,投入水中,很快被水潤濕并沉人水中;當用偶聯劑改性后,表面由親水性變為疏水性,因此懸浮于液面;在稀鹽酸中,由于表面偶聯劑被破壞,而導致部分下沉。說明經偶聯劑改性后的高嶺土表面連接一層致密的偶聯劑,從而阻擋了高嶺土與水或酸的接觸。活化指數法也是基于這一原理,它是用漂浮在水面的改性高嶺土的質量分數H來表示。漂浮部分的質量/樣品總質量,H值為0〜1,H值越大,改性效果越好。劉欽甫等(1999)利用硅烷偶聯劑對山西省小峪礦區煤系煅燒高嶺土進行了表面改性實驗。對改性后樣品的活化指數測定表明,未改性樣品活化指數為0,其余改性過的樣品的活化指數在93%〜99.5%之間。硅烷偶聯劑用量占高嶺土質量的0.5%〜3.0%,硅烷用量增加,活化指數稍有增大。
(2)有效活化指數法“沉浮法”與“活化指數法”等評價方法均不能反映出有機化合物分子與高嶺土顆粒表面化學結合的程度,而只能反映顆粒表面的親油性和表面被改性劑包覆的程度。劉欽甫等在2000年提出用“有效活化指數”來反映改性劑與高嶺土顆粒表面之間的結合情況。有效活化指數值是通過兩次測定活化指數的方法獲得,第1次測出改性高嶺土的活化指數H1,第2次則先用有機溶劑(如甲苯)對待測試樣進行洗滌,目的是洗滌掉與高嶺土以弱鍵(如物理鍵和弱的化學鍵)結合的那部分改性劑,然后再測定其活化指數H2,H2/H1×100%就是有效活化指數。實踐證明,當有效活化指數值達到70%以上時,改性高嶺土對聚合物有明顯的補強作用。
(3)濁度法:濁度法的機理是當光線通過分散體系時入射光強度會減小,用通過單位厚度體系后入射光強度的變化即濁度τ來表示,τ=(1/L)ln(Io/I)。這樣就可以用X射線透過法測定因高嶺土粉體濃度變化而引起的濁度變化來表征高嶺土表面改性的效果,濁度越大,說明高嶺土粉體的分散越好,沉降越少,改性效果越好。
-END-
在適宜反應條件[催化劑用量為反應物總質量的2.5%,醇酸摩爾比為1.4:1,反應時間為100min,甲苯為10mL(每升反應物中甲苯的用量)]下,酯收率達94.5%,重復使用6次酯收率仍高于80%。
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MC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對于水華的快速處理,普遍認為用無毒絮凝劑沉降的物理方法是理想選擇之一。
高嶺土在600〜800℃條件下脫水除雜可制得偏高嶺土,偏高嶺土不僅能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抗滲性和耐侵蝕性,而且能抑制堿-集料反應。偏高嶺土作為混凝土的摻料,已廣泛應用于實際生產中。
法國某公司是世界上非常大的開發高嶺土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法國,其高嶺土生產開發經營分布在美國、巴西、英國、葡萄牙、泰國、澳大利亞、烏克蘭和新西蘭,其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4。
由高嶺土通過自黏結合成低硅X型沸石(PLSX)的步驟簡便,先將含水高嶺土擠壓成柱狀,然后在973K燒結后,經堿液晶化,脫水即得沸石。
將黏結劑、二氧化硅、大孔氧化鋁、高嶺土以及改性分子篩按一定比 例和工藝條件混合,攪拌均勻后經噴霧干燥成型及后處理得到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