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9 10:20:59
作者:世邦機器
首先研究煤粉射流的著火過程。對工況,煤粉的初始濃度為0.801kgc/kga,根據冷態試驗結果推算,煤粉經過葉片濃縮后,濃側的煤粉濃度為初始濃度的1.5倍,即1.201kgc/kga,淡側仍為0.801kgc/kga。煤粉制備需要一套很嚴密的煤粉制備系統。對于工況正,同樣濃淡側的煤粉濃度分別為0.831和0.554kgc/kga。工況皿的煤粉濃度不變。研究著火過程比較簡便的方法是研究初始階段的溫度場,這里測量了燃燒器出口的溫度分布。
熱態工況下燃燒器出口溫度的分布離,B為噴口寬度,濃側溫度低于淡側相應點的溫度,而在y/B<1.o~1.5以后,濃側火焰溫唐轉為高于淡側相應點的溫度,而且,離噴口披遠。
如果一次風煤粉濃度越低,相同橫截面這種轉變位置越遠。這些現象可作如下解釋:煤粉氣流射入爐膛后主要受輻射和對流加熱的影響,在y/B>1.o~1.5以內,煤粉以吸收輻射熱為主,較濃的煤粉盡管著火溫度較低,但是煤粉之間存在屏蔽現象。在Y/B>I.o~1.5以外,煤粉除了吸收輻射熱外,還吸收外回流的對流熱,煤粉濃度高的一側著火較快,稍往后發展,高濃度煤粉整體著火條件較好,于是火焰根部的溫度很快就上升,迅速超過了淡側的火焰溫度。同時,濃側煤粉火焰又點燃了淡側的煤粉,這樣整個一次風射流的著火提前了。這就是煤粉局部濃縮使火焰穩定和燃燒強化的機理。
其次研究煤粉射流的燃燒過程。這時用測量沿火焰行程(爐膛)的溫度來進行研究,工況I、正比工況皿的火焰溫度高出100℃以上,而且爐膛理想溫度位置也提前了近L=500ram,即L/B一25。從直接觀察看,工況,的燃燒區域火焰明亮、穩定,而工況皿(無葉片)火焰較暗且不穩定,當爐頂的觀察窗打開后,燃燒很不穩定.以致燃燒器出口附近的火焰溫度都不能進行測量。
-END-
起的對流傳熱。這時,著火前沿將不再是平的,而且反應物也不再是預混了的。已有試驗證明,再循環卷吸對于熱量的反向流起的作用是相當可觀的。
這里僅研究鈍體回流區對可燃混合物火焰穩定的影響。可燃混合物是指氣體和液體燃料的均相燃燒,這是一個非常簡化的物理模型。
判斷著火的方法很多。用數值模擬方法研究煤粉著火過程時,一般都采用溫度躍變的著火定義。
紅外線測溫儀測得的溫度數據的規律性不好,這是因為紅外線測溫結果受到油燃燒器高溫火焰的背景輻射的影響,尤其是對于x=0.32m處測點的結果。
高濃度煤粉燃燒反應過程中氧化濃度影響的研究也是令人感興趣的。氧的含量是多好還是少好,在反應區中應維持多大的氧量才是適度的,這些都將是下面重點討論的問題。
事實上,對于接近單顆粒的情況,由于煤粉濃度極低,顆粒數少,難以形成共同的火焰,煤粉顆粒的燃燒可視為彼此無關,因而以閃光的出現表征著火的發生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