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研究兩股射流速度比的影響。像研究自由射流軸心線上參數變化一樣,這里主要研究射流射入主氣流后,在它的運動軌跡上參數的變化。
鍋爐爐膛是一個相當大的空間,燃燒器噴口面積不足爐膛截面積的1%,因此可以近似地把由燃燒器噴射到爐膛空間去的氣流視為自由射流來處理。
但是,在實際工程上,問題比較復雜。例如,射流的流場并不完全相似,鍋爐的爐膛也不是無限大,受爐墻水冷壁的限制等。
在熱量擴散的剩余溫度分布和物質擴散的剩余濃度分布方面,也和速度分布一樣,具有相似的性質。
由于計算工作量方面的原因,特別是因為從等溫情況下的結果就可以推出不等溫燃燒室的情況下的結果具有明顯的實用意義,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認為進行這種復雜的計算是值得的。
煤中無機顯微組分(礦物質)與地殼礦物類型相同,因此對其命名沒有什么困難。煤中常見的礦物主要有粘土、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鹽。我國煤中較常見的礦物是粘土、黃鐵礦、石英、方解石。
燃盡特性,對單一顯微組分進行的研究表明,殼質組和鏡質組易于燃燒,而惰質組則較難燃燒。也有研究表明,同一種煤的鏡質組與絲質組的燃盡特性有較大差別,不同煤種鏡質組的燃盡特性與其煤化程度有關,而殼質組由于在燃燒過程中有較多的炭黑生成而表現出較低的平均表面反應速率。
大分子由許多結構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結構單元通過橋鍵聯結而成;(2)結構單元的核心為縮合芳香環;
初始熱解溫度除殼質組較低外其余相差不大,而非常大失說質組和惰質組的熱解失重曲線初始熱解溫度除殼質組較低外其余相差不大,而非常大失重率為殼質組>鏡質組>半鏡質組>絲質組,峰寬的次序則相反。
還要研究的另外一種平衡,通常稱為熱平衡,是由燃燒室內的放熱速度與從里面帶出熱量的速度之間的平衡引出來的。
為了分析簡單起見,我們考慮“強烈攪拌的模型”,即認為某一空間中,內部的氣體極強烈地摻混以至爐內溫度、濃度和速度等物理參數非常均勻。
煤粉氣流著火以后,煤粉就強烈地燃燒。燃燒速度起初很高,然后逐漸減慢,因為氣流中的氧濃度逐漸減校煤粉燃盡過程的條件和機理是十分復雜的。
燃燒模式在此是指煤粉顆粒在燃燒過程中物理結構的變化。例如,碳可以從顆粒外表面燒蝕,而其密度保持不變,即所謂的等密度燃燒模式;或者可以均勻地在整個顆粒中燃燒,而顆粒尺寸不發生變化,即所謂的等直徑燃燒模式。
為了更有效的的簡化,進一步假定對一種給定的燃料這一臨界溫度為常數,它就是表示燃料特性的著火溫度。
前面已經述及,對于一組給定的輸入條件,可能只有一個平衡狀態,可能會有兩個穩定的平衡狀態。
煤粉燃燒中煤需要磨成很細的煤粉,粉粒直徑一般在100Jum以下。磨成細粉以后,煤的表面積會增大。
在理想的預混柱塞流中,在流體內不存在相對運動,因而也沒有對流傳熱。導熱對于氣體火焰的傳播起重要的作用,但對煤粉燃燒系統,除了在很短的距離內,導熱的作用可忽略不計。
事實上,來自火焰前沿的輻射并不是單方向的,適用于無限大平面系統的這一單方向輻射的假定所引起的誤差將在下面討論。
為了研究有再循環的系統,在IFRF的燃燒室中,反應物的進口速度就像在工業化裝置中那樣,至少比在無循環燃燒中所能達到的數值大一個數量級。
按照不同煤粉濃度下所觀察到的溫度計算出的進口速度的預報值隨煤粉濃度而變化的情況。
一個煤粒所受周圍顆粒的影響的大小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決于影響到它的周圍顆粒數及其與這些顆粒間的距離,即取決于整個煤粉氣流中的煤粉濃度。
與單顆粒相比,顆粒群的著火在形式上更接近實際的煤粉氣流,而其處理較實際的煤粉氣流簡單得多,很容易應用較豐富的單顆粒的研究成果和現有的理論分析方法,其結論更容易應用到實際中去,因而煤粉顆粒群是一種較好的替代研究對象。
煤粉顆粒可能由一種顯微組分組成,也可能由多種顯微組分組成。鏡質組主要以單一形式存在,其次是VI和VIE形式;惰質組主要以復合形式存在
對燃燒機理因子對燃盡特性的影響進行了討論。所謂機理因子是用以區分顆粒表面的反應產物的。
在鍋爐效率和發電效率方面我們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例如,我國現有40多萬臺燃煤工業鍋爐,其平均熱效率不超過60%,它消耗每年煤產量的1/3;13萬多臺燃煤工業窯爐的平均熱效率僅20%~30%,每年消耗15%的煤產量,民用爐灶的熱效率更低,電站鍋爐的平均熱效率可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