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30 11:36:41
作者:世邦機器
氧化錳帽型礦床的富集規律
礦層與巖性呈漸變關系,沿向斜南翼氧化礦露頭帶揭露,含錳泥灰巖、含錳灰巖從西向東逐漸變化,即從西往東過渡到長石碎屑之泥質角礫巖時,礦體則變雹變貧而尖滅。
與構造、地形的關系
已知前述,構造影響著礦體的埋藏深度,同時構造與地層的展布等相互制約。氧化錳礦與地層出露相一致,均分布在復式向斜的兩翼或背斜軸部,如層狀原生礦的產狀與地貌坡度一致,上覆厚度不大,往往有利于氧化礦的形成,礦體在平面上呈大面積分布又名鋪山礦,如向斜南翼形成的七個富礦段,礦層的出露大致如上所述。錳礦石破碎機和錳礦石粉碎機的工作原理相似,只不過,前者顆粒較粗后者相反。若礦層產狀與地形不一致,則與上述情況相反而成插山曠。氧化礦層插入山內,加之上覆厚度大,不利于次生氧化富集,曠體延深也不大,平面上多呈帶狀分布。
與地下水面的關系
地下水面控制了氧化帶的深淺程度。錳帽型礦床產于氧化帶之―,而地下水面的高低又受地形侵蝕速度、氣候、巖性所影響。因此各個礦段的氧化深度殊刁一致,在向斜兩翼淺部與地形坡度一致的礦體則氧化較好,甚至成片狀分布,若礦體埋藏在低攏溝谷地帶,因剝蝕速度大于氧化速度,一般僅出露原生礦,而氧化礦甚少。從礦體埋藏的深度表明,氧化礦多埋藏在地面下不超過30米的垂直深度;40―50米深度(垂直)一般只見半氧化礦或原生礦,個別點則例外,ZK36的氧化深度可達82.87米,礦層在56―67米處,仍有質量較好的氧化石。但從露頭和22個深部坑探證實,氧化帶的深度各層有所不同,從33.95米,平均為31米。
-END-
據重礦物及其含量分布圖看,似以下雷礦區的南翼及西南部含量較多,每公斤礦樣含數十至277顆重砂礦物,而北部湖潤一帶,除內伏的21號樣含115顆重礦物外
海解階段,特別是早期成巖階段Ek值、pH值、A值均較低, 即弱還原與弱堿性環境對菱錳礦的形成有利。基于上述,我們認為本區之東南區,即淑浦一安江一綏寧一帶仍需注意技礦。
整個礦區呈一向北東東傾伏的向斜構造,向斜的南西端仰起,礦層出露地表,北東端為斷層切斷。
鉛、鋅、銀含量較高,均達到工業品位。河北涿鹿、福建南安烏頁山都有類似的熱液脈狀礦點。吉林大蒲柴河、暖木條子、馬圈等含錳礦脈,圍巖為元古界變質巖,暖木條子錳礦地表風化礦石含錳可>40%,鐵1.6%。
在許多底部結構中,錳礦石要通過放礦漏斗閘門裝入礦車,閘門雖然簡單,但卻影響到運輸效率乃至全礦生產。對放礦閘門的要求是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維修方便;開啟與關閉靈活可靠,放礦安全,溜口規格與礦車規格相適應。
據初步分析,成礦物質的來源,與母巖有著重要的關系。據本區各地層剖面及部分鉆孔所取金屬量光譜分析統計,礦區西緣上元古界板溪群及含錳巖系下伏砂礫巖層中錳的含量達0.0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