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06 10:23:15
作者:世邦機器
銅礦石破碎工藝中頂板壓力沿長壁傾斜工作面上的分布,其非常大值集中于距頂柱2/3的地段。直接頂板壓力在懸頂距內,距工作面愈遠壓力愈大。工作面的壓力隨懸頂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所以回采時應采取措施,盡可能加快工作面的推進速度,特別是開采頂板不太穩固的礦層,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對頂板管理、安全生產、勞動生產率與坑木回收率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開采空間頂板一般用木支護,崩落的銅礦石運走后,即應迅速用有柱帽的立柱、叢柱(二合一或三合一的)或棚子支柱,支護頂板。工作面的支柱應沿走向成排架高以,以利耙礦。支柱的直徑為18~20cm,支柱排距一般為1~2m,支柱沿傾斜間距為0.7~1m。工作面支信的作用是防止工作空間頂板冒落。為此,柱帽可交錯排列。柱帽長度0.8m左右。為適應地壓特征,要求支柱具有一定的剛性和可縮性。為保證支柱的剛性,要求立柱與柱帽全面吻合,且要打柱窩,楔緊,立柱應與礦層垂直厚度方向偏離5°~10°。為使立柱具有可縮性,除加柱帽外,還要削尖柱腳。當頂板巖石比較破碎而不穩固時,采用棚子支架,常用的有一梁二柱和一梁三柱。
隨著長壁工作面的不斷向前推進,頂板巖石的暴露面積越來越大,長壁工作面立柱所受的壓力亦越來越大。為了減小工作面的壓力;保證安全和回采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且也是為了處理采空區,在長壁工作面推進一定距離后,將靠近崩落區的一部分支柱撤回,有計劃地放落頂板巖石,這就是放頂。
放頂前,長壁工作面頂板沿走向暴露的寬度,稱為懸頂距;每次放落頂板的寬度,稱為放頂距;放頂后,長壁工作面上保留能正常作業的較小寬度稱為控頂距。懸頂距為放頂距與控頂距之和。控頂距一般不小于2m,懸頂距一般不大于6~8m。
放頂時,應將放頂線上的支柱加密,且不加柱帽,以增加其剛性,確保頂板能沿預定的放頂線折斷。密集支柱的作用在于切斷頂板(因此,密集支柱亦有切頂支柱之稱),并阻止冒落的巖石涌入工作面。
放頂線上的密集支柱安設好后,即用回柱絞車(一般安設在上部)將放頂區內的支柱自上而下,由遠而近地撤除。密集切頂支柱中每隔3~5m要留出0.8m的安全出口,以便回柱人員撤離。礦體傾角小于10°時,撤柱的順序不限。如果放頂時頂板很破碎,壓力很大,回柱困難時,則可用炸藥將支柱崩倒,或用絞車拉倒。若撤柱后頂板巖石不能及時崩落,或者雖能自行冒落但其冒落厚度不足以充填采空區時,則應在密集支柱外0.5m處向欲放頂區開鑿傾角為60°的放頂炮孔,爆破后強制其崩落。銅礦石礦塊的通風。新鮮風流從本階段運輸平巷經超前于工作面的小溜井進入工作面,污風從材料人行斜巷排至上階段運輸平巷(脈外回風巷道)。
-END-
某斑巖銅鉬礦床礦物共生組合特征(見地質背景)表明,所測硫化物和方解石的硫、碳同位素組成基本可以代表成礦流體的總硫、碳同位素組成。
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線中根據黃鐵礦中流體包裹體的氦、氬同位素組成特征,并通過對成礦流體氦、氬同位素與硫、碳同位素耦合關系的研究,可以發現某斑巖銅鉬礦床的成礦流體,系由不同性質和組成的兩個端員流體混合而成。
為防止空洞產生,應采取如下措施:正確選擇爆破參數及爆破方法,減少大塊及粉礦產出率,鑿巖爆破盡可能的不破壞上盤圍巖;在上盤局部不穩固處設置流線型小礦柱支撐圍巖;回采時注意礦體傾角及厚度的變化,必要時削去部分圍巖;
運輸平巷1脈內布置,礦塊兩側布置天井5,并每隔4~5m開掘聯絡道6通向礦房,在靠近未采礦塊底柱的一側開放礦漏斗2。礦房內用傾斜長工作面回采,用電耙平場和出礦,電耙絞車安裝在天井聯絡道中。為保證采場的安全,在礦房適當位置留1~2個礦柱。
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工藝流程中,海相火山巖這種類型銅礦西方國家多稱為塊狀硫化物礦床,而原蘇聯則稱之為含銅黃鐵礦型,它是我國重要的銅礦類型之一。其品位較富,多數礦床的含銅品位都在1%以上。
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工藝流程中地下水在地殼中獲取放射成因的4He和40Ar,與氦和氬的封閉溫度有關。對大多數礦物而言,氦的封閉溫度很低("(200℃),而氬的封閉溫度則高得多(>2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