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06 10:23:15
作者:世邦機器
采礦是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前端工序。按照傳統的認識,在礦床開采過程中,人們通常注重于礦床開采的經濟活動,較少結合開采過程考慮礦床開采對自然環境的嚴重負面影響;往往在出現生態破壞和環境染污后再進行末端治理,較少按照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理念,將礦床開采的各個工序作為一個系統從源頭解決礦山環境污染問題。因而,我國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造成了大量土地受到破壞,排放的固體廢料達工業行業排放固體廢料總量的85%。礦山固體廢料的排放占用了大量寶貴的土地,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同時也造成大量有價金屬與非金屬資源的流失。特別是我國大多數礦山生產規模小,數量眾多,技術水平差別大,較多礦山的環境保護工作滯后,礦山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礦山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給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可見,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引發的環境破壞顯著增加了地球環境的負荷,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我國銅礦產資源的開采損失比較嚴重。我國銅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當代被采礦體的圍巖也極有可能含有遠景礦產資源,能在將來得到利用。但按照目前通常的認識,它們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被利用,或還不能被認識到將來的工業價值。因而,在當代采礦活動中很少考慮這些遠景資源在將來的開發利用。事實上,在遠景資源還不能被明確界定的條件下也難以進行綜合規劃。因此,在開發資源的過程中,遠景資源往往受到極大破壞,很難被再次開發,或者即使能開發也增加了很大的技術難度。此外,我國銅礦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共生、伴生礦床多,80%的礦床伴生多種有用組分,銅的25%、金的40%、鉬的25%是賦存于伴生礦床中。目前不少礦山廢棄物中的伴生礦物的價值甚至高于主礦物的幾倍至幾十倍。大量的資源在采選過程中損失浪費,使人類可利用資源的緊缺程度進一步加劇。
采礦工業在索取資源的同時,因開采而在地下形成大量采空區,即銅礦破碎被回采后,遺留在地下的回采空間。用崩落采礦法回采時,在覆蓋巖石下出礦,回采空間需要崩落上部礦巖進行填充,造成地表塌陷。采用空場采礦法回采時,出礦后留下采空區。采空區的存在使巖體中的應力重新分布,在空區的周邊產生應力集中形成地區,使空區頂板、圍巖和礦柱發生變形、破壞和移動,產生頂板冒落,或者強制崩落上部圍巖填充采空區,造成地表塌陷。無論是崩落采空區頂板,還是采空區失穩塌陷,都會造成地表和植被遭受破壞;礦山開采誘發的地面崩塌、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已十分普遍。
-END-
主干管道多用鋼管,采場管道可用內徑100~150mm的塑料管。架設管線時要求平直,易裝易拆,并能在一定范圍內移動。為了檢查管道是否通暢或漏水,充填前應先通清水10min。
比例變化非常大的是箔材和型棒線,由于電子、通訊、計算機等行業的飛速發展,用于制造集成線路板原料的箔材需求很旺,中國國內生產的箔材不能滿足要求,使箔材的進口量大大增加,其所占比例從11%增加到20%。
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線中礦床規模一般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會理一云南東川一易門一元江、山匹中條山、內蒙古狼山一渣爾泰和青海鄂拉山地區,它受陸內裂谷(亦有人稱坳拉谷)或隆起區的邊緣海槽控制。
近50年以來,我國一大批礦床學家先后對一些主要銅礦區、銅礦帶、銅礦床的主要銅礦類型進行了研究。
銅礦石礦塊回采工作的回采工藝循環主要由落礦、通風、運搬、支柱、架設密集切頂支柱、回柱放頂等工序組成。后三個工序可合稱頂板管理。當前四頂工序使工作面推進到一定距離后,進行一次回柱放頂。
銅礦石礦柱回采方法的選擇,除了考慮礦巖的地質條件外,主要是根據礦房充填狀況及圍巖或地表是否允許崩落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