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09 14:57:45
作者:世邦機器
銅產品
銅自1883年德國人賴希(FReich)和李希特(H.T.Richter)發現以后,研究和應用逐漸發展。銅有好的合金性能用于晶體管的焊料,熔點很低。在149°C以下焊接,作為軸承材料的添加劑、鍍層,使壽命增加幾倍,它可潤濕玻璃而可焊接玻璃和金屬,它的反光能力很強,做反射鏡可保持光亮,長時間不發暗,能耐海水的侵蝕,用于軍用船舶,民用輪船做反射鏡。銅還可作電阻溫度計利料和精高溫度的標樣材料。在高鹵素燈中加碘化銅可提高其亮度約50%。銀銅鎘(80Ag15In5Cd)合金可代替鉿作原子反應堆的控制棒。
銅的應用日益廣泛,世界產量逐年上升。1972-1979年波動在42C68t/a。中國自2000年以來由98t/a增加到160t/a左右。
消耗量以美、日較多。它們自產不足,進口較多。1984年美國進口30t。日本進口不斷增加,1985年進口6t,1986年2lt,1994年55t,近年來用于透明電極顯示屏用量大增。有統計表明2002年世界消費42.5t銅。
ITO是銅(90%~95%)錫(5%~10%)的氧化物,用以制成導電薄膜,可見光透過率在95%以上,紫外線吸收率不小于70%,對微波衰減率等于85%,導電性能和加工性能良好,作為透明導電膜用于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屏,近年來用量大增。它正在代替體積大的顯像管屏幕,已大量用于電視機、電腦、手機的屏幕,這種發展還正在繼續。日本2000年耗銅336t,其中用于ITO透明電極屏的就達到286t,占85%。
同時銅的價格也隨之而上升.1972年的價格為56.26美元/kg。1980年,價格為643美元/kg,2004~2005年在1000美元/kg左右(人民幣波動在l萬元/kg左右)。
可見,由于屏幕使用ITO料后不斷發展,用量增加。全球所需平板屏幕代替顯像管是一個龐大的數量,4N銅的需求會繼續加大。
由于銅是稀散元素,在自然界高度分散,極少單獨存在,主要為有色金屬及鋅礦的伴生金屬,在礦中含量為十萬分之幾至萬分之幾。現已查明儲量,中國廣西約4700t,云南4600t,內蒙古約600t,全球已查明儲量大約1億t,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約占50%。據稱全球海水中有銅40億t。因此,有效地開采、提取銅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盡量及時地生產出銅供社會生產發展所需。
第二個應重視的事是深加工直至做成器件。如5N銅制成ITO粉體,制作靶材,再制成玻璃上的ITO透明導電膜,再制成電視機、電腦等的顯示屏。中間每一環都有相當可觀的升值。比如由5N銅,制成ITO粉體,就可升值0.4~0.7倍(以銅為基礎計算的)。而隨后的產品,靶材、透明導電薄膜也有升值。同時,需要研制投放到市場上的產品。
有一些已研究出并證明有特殊意義的產品,如磷化銅、銻化銅、砷化銅、InSstrong-NiSstrong單晶磁敏材料以及應用這些材料的探測器等。由于這些材料的特殊性和用途重要,我們應當進行研究,滿足高新技術的需要。
其他
總之,許多金屬的深加工,應用在高技術領域,其產品有著特殊的意義,但產品的規格、應用的具體情況卻都很少見報道,要下決心研究這些金屬的深加工,通過自主創新,研制終端產品使其最終走向市常
還有磷、鐵,稀土金屬、鎢、鉬……包括周期表中62種金屬元素的深加工問題不再列舉,其中有一些在本書各章中介紹。
-END-
淺孔法。就其切割立槽形成過程而言,又可稱為淺孔留礦法,即把切割立槽看作一個小礦房,自下而上逐層上采,采下的銅礦石破碎后暫留于槽內,作業人員站在留礦堆上進行鑿巖爆破工作。此法所開切割立槽寬度一般為2.5~3.5m。
在銅礦加工,銅礦生產線中烏奴格土山淺成斑巖型銅礦礦床共有銅礦體11個,其中表內礦體6個。鉬礦體8個,其中表內鉬礦體5個。
隨著巖漿的分異作用和巖漿沿得爾布干深斷裂不斷的上侵,當它們到達不同深度的構造部位停滯下來,便形成不同的斑巖型銅礦。
當礦體較薄時,可利用勘探時的脈內沿脈巷道作階段運輸巷道;礦體較厚時,應把階段運輸巷道布置在礦體下盤接觸線上,以減少礦房開采中局部放礦后的平場工作量;當開采產狀變化較大且不太穩固的貴重銅礦石時,為提高礦石回采率,減少坑道維護工作量,也可把階段運輸平巷布置在礦體的下盤脈外。
由此可見,云南省經濟的發展勢頭很好,應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同深加工推進,延長產業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分段采礦法的主要缺點是采切工程量大,底部結構復雜;此外,需要有高效運搬設備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其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