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2 10:04:57
作者:世邦機器
北北東向構造帶
這是研究區的主體構造,規模非常大,分布較廣,影響較深。它主要由東部的永吉―敖漢斷褶帶和中部的松遼斷褶帶構成。松遼斷褶帶是一個沉降幅度很大的沉降區,兩側則為隆起。其東部山區上升幅度比西部要大些,除少量侏羅、白堊紀沉積外,大片為燕山期及其以前的花崗巖露頭和新生代火山巖二次一級的構造主要表現為沿北西向有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沖斷層、擠壓帶、擠壓巖塊和褶皺組成的斷褶帶,與之伴生的北北西向和北東東向兩組扭裂面亦很發育。這些斷裂主要發生在侏羅―白堊系及其以前的地層中,同時又常常控制著中生代酸性、基性、超基性巖體和新生代火山巖的分布。玄武巖破碎一般來說都是在玄武巖破碎生產線上進行的。因此,它們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竊諳采狡謚敝兩期仍有活動,某些地震即與該構造帶有關。
與研究區有關的主要是東部隆起帶,它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較少。較大的斷裂帶有:
(1)松遼斷褶帶東部邊緣斷裂帶:由一系列北20°一30°東的壓性斷裂組成,與其東側的舒蘭―依蘭斷裂帶始終有一定的夾角。
(2)吉林―磐石―柳問―丹東斷裂帶:主要由沖斷層、擠壓帶和擠壓透鏡狀巖塊組戰,走向比較穩定,延伸較遠,切過了中、新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層和巖漿巖。
(3)通化―樺甸―蛟河―尚志斷裂帶:為一與上述斷裂帶近于平行的又一北北東向斷裂,在樺甸附近切過了東西構造帶,向西南與桓仁―莊河斷裂相連。
(4)白頭山―春陽―穆棱―雞西斷裂帶:由北北東向斷裂和擠壓帶構成,切過白堊系及新生代火山巖(包括全新世堿性粗面巖及堿性流紋巖),是較新的斷裂帶。
總的看來,研究區內的構造特征是,東西向構造帶將研究區分的南北兩個不同的大地構造單元;東及北北東向構造帶是控制研究區的主體構造,將本區分為東、西部隆起帶及中間凹陷帶,它們與新生代火山活動有較密切的關系。
-END-
地幔橄欖巖發生局部熔融的區域,但其形成深度要淺,而且在其巖漿上升到地殼的某一深度時,形成了一個淺部巖漿房,并在其中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異及混染作用(總體上說除個別外,這些作用也表現微弱),而形成了以拉斑玄武巖為主或拉斑玄武巖與堿洼玄武巖共存(局部出現少量安山巖或更酸性的火山巖)的巖石組合。
從東北地區巨晶輝石的成分特點來看,似乎其含量與相應的寄主玄武巖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分布在太古界阜平群基底之上,東西長70km,南北寬20km多,形成一狹長的東西向火口帶。據不完全統計,火山口多達160多個,其中有些已經形成了火口湖,大部分為火山渣錐。
由于從50-80kin深處的上地幔巖漿,攜帶比它比重大得多的橄欖巖包體噴出地表,是一個快速上升的過程,巖漿必定具有極大的上侵能力,深達巖石圈底部的斷裂是張性的
玄武巖礦物化工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及原料中有用元素或化合物的提取率或回收率,如綜合利用尾礦資源
橄欖石碎斑周圍主要是壓碎的細小橄欖石,其中一部分已重結晶,晶形完好,呈三聯點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