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3 10:03:27
作者:世邦機器
元素的分異與上地幔成層化
從地球較初分出圈層構造形成上地幔時,原始上地幔是相對均勻的。由原生幔源輝石巖巖漿和玄武巖巖漿限定的原始上地幔的組成是十分類似的,它大致相當于模型上地嶇巖(Pyrolite)組成(鄂莫嵐等,1983)。原始上地幔的上部經過輝石巖巖漿的熔出,大大地虧損了易熔組分,形成了尖晶石方輝橄欖巖難熔殘余,構成120-200km深度范圍的尖晶石方輝橄欖巖層。上地幔較上部經過玄武巖巖漿的熔出,形成了弱虧損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難熔殘余,構成上地幔頂部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層。
另外,上地幔發生的局部的交代作用(導致角閃石、金云母的形成),以及塑性流變,重結晶作用,礦物的出溶作用等使上地幔更趨于不均勻。輝石巖巖漿形成事件本區上地幔具大洋地溫,在華力西時期(東北及內蒙大部分地區)或前寒武紀(例如寬甸),由于深部地幔的熱流上升,使200-120km深度的上地幔的溫度大大升高,出現了“異常”的熱狀態,轉變為大洋中脊型地溫,致使產生局部熔融,形成低速層。
熱流的不斷上升,導致局部熔融程度的升高,最終形成苦橄質巖漿。上地幔的這種異常的“過熱”狀華北地區繼中生代強烈的鈣堿性巖漿-火山活動之后,新生代轉為大陸板內的玄武巖漿的噴溢。玄武巖碎石價格以及玄武巖粉碎機在玄武巖的加工中,一直都被人們關注著。早第三紀時期本區及其周邊發育大量裂谷型玄武巖和少量非裂谷型玄武巖,其中古新世裂谷型玄武巖主要發育在本區周邊的江漢裂谷(新溝咀紹)和蘇北裂谷(泰州組),為一套亞堿性玄武巖。雖然華北平原下有個別超過60Ma鉀氬年齡的玄武巖,但究竟是否真有隱伏的古新世玄武巖尚待進一步證實。
-END-
新生代堿性玄武質巖石中,也普遍含有以尖晶石橄欖巖類(中以二輝橄欖巖較常見,占該類包體的95舜以上,其次為方輝橄欖巖以及更少的異剝橄欖巖)及輝石巖類(包括二輝巖及輝石巖)為主的超鎂鐵巖包體。
將東北地區的玄武巖投影于Di―An-Fo相,可見這些點多位于1atm條件下的橄欖石首晶區,但若在20 kbar的相圖中該點則多位于單斜輝石首晶區。
本區輝石巨晶與寄主玄武巖的Ka。數值絕大多數變動于0.29―0.38之間,其中巨晶輝石W0.18為本區較富Fe的類型,它與其寄主玄武巖WOO、W019之間的KD值很高,推測它不是上述玄武巖的液相線礦物,可能是偶然的捕虜晶。
Leemah(1978)的實驗表明,熔漿中Ab組分的增加導致熔漿中MgO溶解度的減小(在固定溫度下)。另外,隨壓力的增加熔漿中A13+從4次配位變為6次配位,導致熔漿粘度減小,同樣引起熔漿中MgO溶解度的減校
從巨晶的空間分布來看,在同一個玄武巖噴發帶,似乎有南部較多而北部較少的特征。如龍崗山脈帶,輝南等地巨晶含量較少,而寬甸較多,老爺嶺帶,牡丹江一帶含量較少,而汪清較多。
作為地幔成分的橄欖巖包體,與在高壓條件下遭受高度熔融又冷卻結晶的輝石巖包體的礦物化學成分有較明顯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