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3 10:03:27
作者:世邦機器
蘇北盆地位于揚子斷塊東緣,全為第四系所覆蓋。經玄武巖碎石生產線,利用玄武巖生產設備鉆孔揭露,在第三系各組地層中均有玄武質巖石或輝綠巖夾層存在,但以早第三紀為主,并以金湖、洪澤兩凹陷中發育較全。蘇北盆地中玄武巖具有分布廣泛,層數多,厚度相對較薄的特點(單層厚數米至40m),表明它們的活動頻繁,但強度較弱。
中新世至更新世,蘇北盆地的西部邊緣,即從郯廬斷裂帶至老山子-漢澗一線之間時廣大地區,有大面積玄武質巖石出露,其面積近1000km真Q。筆者認為,中新世至上1)據江蘇省地質局,1979~1/20萬。
新世時,有兩次規模較大的玄武巖噴發。前列次噴溢時間為中新世至上新世初,即下革灣組至下方山組(或小盤山組)的玄武巖。它們的出露厚度為40-50m,巖性簡單,以堿性玄武巖占優勢。第二次噴溢時間為上新世晚期,玄武巖分布規模大,厚度一般為80-100m,巖性復雜,以橄欖拉斑玄武巖為主。
按玄武巖分布的所處構造部位不同,又可分為三個小的巖帶:
1)北西向巖帶,出露于安徽嘉山縣女山至古城斷陷帶內,巨厚的熔巖覆蓋于三垛組或更老的地層之上,寬20km,長60km,屬裂隙-中心式噴發;
2)北北東向巖帶,出露在抹山至嘉山一帶,沿郯廬斷裂帶分布。巖帶寬約5km,屬裂隙-中心式噴發;
3)外緣帶,由玄武巖構成火山錐體,零星散布于外圍的沉積巖或變質巖區,具中心式噴發特征,如小橫山、魯山和小嘉山等。
-END-
漢諾壩晚第三紀堿性玄武巖中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包體的球粒隕石標準化的稀土分配型式基本上屆平坦型。
晶及其礦物化學區內含超鎂鐵巖包體的新生代玄武質巖石中,常伴有單斜輝石、歪長石、石榴石、金云母及鈦磁鐵礦等巨晶。
區內二輝橄欖巖中尖晶石的主元素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較為恒定,但從它們的變化范圍及平均值(表3-24)而言,在地區上仍反映出一些差別。
大陸巖石圈的拉張,形成大陸裂咎系,使大陸解體。初期形成堿性玄武巖,隨著拉張速度加大,大陸地殼逐漸向大洋地殼轉化,巖漿由堿性玄武巖向拉斑玄武巖轉化。
我們這里討論的是指原生(Primary)巖漿。地質學、巖石學和高溫高壓下巖石熔融實驗已表明,原生玄武巖巖漿來源于上地幔
東北地區各研究地點出現了地區性的礦物化學成分差異,也與該地點地幔遭受的地質事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