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瓊等(2001)制備了單陽離子改性膨潤土(Na+-膨潤土和A13 +-膨潤土),羥基鋁膨潤土、有機膨潤土(不同量有機季銨鹽改性),進行了7種改性膨潤土與染料弱酸性深藍GR的吸附實驗,繪制了它們的等溫吸附線。
農藥以中性分子的形式進入膨潤土的層間域的吸附方式稱為分子吸附模式。E.Morillo等(1991)研究了Mg2+、Zn2+、Fe2+、Na+、Li+等陽離子交換懷俄明膨潤土與有機殺蟲劑氨基蘭唑(aminotrazole,3-氨基-1,2,4-三唑)的吸附反應。
方曉明(2003)對嘭潤土納米層間進行有機改性以擴大層間距,是制備有機物/蒙脫石納米復合材料的前提步驟。采用正交試驗法,系統考察了膨潤土納米層間改性過程中反應體系的溫度、pH值、固液比、季銨鹽用量、反應時間等工藝條件對改性效果的影響。
國外對膨潤土與無機離子的反應研究較早。早在20世紀60~70年代,就運用X射線衍射(X-ray difrection)、紅外光譜(infrared spectra)、分光光度(esr spectra,electronic Spectra)等技術研究了膨潤土與Cu2+的作用。
原子力顯微鏡圖像表明,未處理的蒙脫石樣品表面比較完整,而柱撐蒙脫石的表面出現層狀的臺階,說明由于keggin離子的柱撐作用,使蒙脫石層與層之間的間距增大(2.53nm.遠大于原土層間距).使層與層之間的分界變得明顯。
同時,樣品的晶面間距d(001)也未增大,其相應的(001)晶面衍射角也未見改變,由此可以斷定,硅溶膠與蒙脫石反應時只改變了蒙脫石端面電荷性質,而未進入蒙脫石層間。
為維持這些電荷平衡,蒙脫石顆粒勢必吸附周圍的陽離子.產生表面交換吸附。由于所吸附的陽離子和結構單元層之間的作用力較弱,又可造成層間陽離子的可交換性.
結構層電荷、層間陽離子的種類、價態、氯化還原電位等直接影響脫石與有機物的反應機理。
對于膨潤土與有機物反應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早在1934年.Smith就對鈉基膨潤土與有機銨離子(R―NH3+)的交換反應進行了創建研究,合成了一些有機膨潤土。
膨潤土與有機陽離子的反應機理 膨潤土與有機陽離子的反應機制與其反應產物――有機膨潤土的結構密切相關。
徐傳云等(1997)研究了鋁-氫基膨潤土與亞甲基藍反應,從鋁-氫基膨潤土吸附MB反應產物的光譜特征可知,在反應過程中,MB的電荷性、聚合狀態、吸附方式等均在變化,而且與反應介質的性質密切相關。
陳武等(1985)則認為,由于蒙脫石是2:1型層狀黏土礦物,單位晶胞由兩片頂角朝里的Si―O四面體中夾一片AI―O或Mg―O八面體形成一個結構層。蒙脫石結構層與層沒有共用的氧或羥基,因而層與層之間的結合力很弱。
同時,Al3+的加入不僅增加了蒙脫石層間的可交換陽離子(Al3+),更重要的是生成的新結構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層間距,使堿性紫分子和堿性紫陽離子更容易與蒙脫石顆粒接觸,更有利于陽離子交換和共沉淀作用。
胡秀榮等(2002)通過研究一系列帶電性不同的膨潤土與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相互作用,發現膨潤土的電荷密度及其分布直接影響對細菌的吸附能力。
當芳香性有機分子在膨潤土層間聚合,芳香性有機分子與膨潤土發生I型化學吸附時,膨潤土層間距發生明顯變化,Pinnavaia等(1971)據此認為,有機物分子通過苯環的刪面與過渡金屬離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有機分子的芳香性沒有改變。
另外,田淑貴等(2000)頭批用產于我國新疆和浙江的膨潤土為原料,成功地制備出氧化鉻-鋁柱撐蒙脫石。
對于聚合羥基鋁柱撐蒙脫石的形成機理,他們解釋為:柱化劑離子與蒙脫石之間發生離子交換反應,進入膨脹的蒙脫石層間,占據層間可交換離子的位置。
分配吸附是由膨潤土層間的有機物形成的分配相所造成的。膨潤土對水中非極性有機分子的吸附過程是有機物分子在膨潤土層間分配相的溶解過程,其吸附量的大小取決于該有機物在各相中的溶解度以及在水中的濃度。
A. Moreale等(1979)研究了苯胺衍生物對氯苯胺與不同陽離子型蒙脫石形成配合物的穩定性。結果表明,蒙脫石有機配合物的穩定性依次為鎂基蒙脫石>鈣基蒙脫石> 鉀基蒙脫石>鈉基蒙脫石,并且發現衍生物的吸附力強于苯胺。
因此,阿特拉津主要以分子形式被吸附在鋁基膨潤土和鈣基膨潤土上。由于三價的A13+比二價的Ca2+具有更多的極化水,形成的氫鍵也較強,因此,鋁基膨潤土吸附阿特拉津的量比鈣基膨潤土高很多。
考察表中數據可發現,與自由態離子M2+上相比,水解離子M(OH)+的有效靜電半徑和界面水化系數更接近Na+,特別是Zn(OH)+。實驗已表明,Zn2+溶液中Na+擴散反應速率b總大于Pb2+溶液,特別是在50℃時,Zn2+溶液中水解作用較強,擴散反應速率b也非常大,達2.17µmol/h。
前列吸熱谷的形狀、面積等又可反映蒙脫石的類型。鈉基蒙脫石的脫水吸熱峰多為單吸熱峰,由于層間含水量小,故吸熱谷面積也小,層間水失重約13%;而鈣基蒙脫石則為雙吸熱谷,因層間含水量大,脫水吸熱谷的面積也較大,層間水失重15%-20%;
不同類型的膨潤土其紅外光譜圖形基本相似,但總體上鈣基蒙脫石的Al―O―H振動波數較小(約3620cm-1)而鈉基蒙脫石的Al―O―H振動波數較大(約3630cm-l)。比較明顯的區別是不同類型膨潤土中的礦物組合不同,鈣基蒙脫石易與石英共生,由于石英粒度相對較大,采用物理方法即可去除,所以紅外圖譜中顯示雜質礦物較少;
P.Fusi等(1980)發現,鋁基縈脫石和氫基膨潤土與除莠劑抑莠靈(asulam,4一氨基苯磺酸一甲氨基甲酸酯)的CC4;溶液發生吸附反應時,-NH2基團因為“酸性”水的作用而質子化,并且配位于礦物層間陽離子。
Eun Young$Lee等(2002)研究發現,三葉草根瘤菌在有膨潤土或伊利石的情況下比沒有這些黏土礦物的情況下更能耐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