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2 09:52:29
作者:世邦機器
云母數量和質量損失評價
生產過程中云母晶體可能產生: 1)沿完全解理面的剝層2)沿對穿裂紋的分裂 3)沿散邊或者尖角處折斷 4)礦物包裹體和礦物邊殼損失 5)表面呈現擦痕和凹坑 6)穿孔7)沿完整處斷口 8)揉皺 9)同時存在幾種損傷10)整個晶體損失。
沿完全解理面剝層的晶體厚度通常為5毫米以上,較常見的晶體剝層厚度大于10毫米。因為在生產中要將云母剝成極薄的薄片,所以晶體的剝層不會降低晶體質量。在云母生產線上云母生產設備,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當晶體剝層面積超過其表面的1.4倍以上時,則會提高晶體對其它損傷的脆弱性,如在重新形成的表面上呈現出擦痕、凹坑和其它損傷,結果使云母的數量和質量損失加大。
晶體沿對穿裂紋斷裂不會產生數量和質量上的損失,因為云母的對穿裂紋貫穿于整個晶體,加工時只能將晶體沿這些被揭露出的裂紋折斷成更小的部分。沿散邊和尖角折斷時導致晶體重量減少,但質量仍沒有變化,因為在產品的準備階段要將云母的散邊和尖角去掉。
生料晶體經常具有脈石礦物的邊殼,如石英和方解石,有時還出現這些云母晶體礦物的連晶。盡管礦物包裹體和邊殼會減少生料云母的重量而造成晶體損失,但不會降低云母質量。
導致云母質量損失的普遍損傷類型是晶體表面的擦痕和凹坑,特別是在晶體剝層后重新形成的晶體表面上。倘若連試驗中的晶體表面也有擦痕和凹坑,假如新的損傷老早就存在著的話,那么新出現的損傷就可以認為是過去情況下的損失。在重新形成的表面上,所呈現的擦痕和凹坑不論怎樣都會造成云母的質量損失。為了確定損失的數量需要剝掉有擦痕和凹坑的晶體層,并稱其重量和確定這些晶體在今后使用時的有用程度。
-END-
在分級方-面,目前國外一般采用水力分級、淘析等手段并與制漿的分剝過程結合在一起。我們要在以水力旋流器作為主分級手段的同時逐步探索出適合于我國的合理分級方法。
工業試驗表明,新的采礦方法的經濟效果是高的,特別是在簡化了底部結構的情況下,回采所需的勞動消耗減少了一半。
關于把損失了的云母列為哪一種類型的損失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在A.H.瑪爾闊夫教授的著作中關于這類晶體雖然沒有述及,無疑問是存在的。
可能破壞既定相對速度穩定的原因很多,但各部負荷的變化是主要的原因,為了在紙機上獲得質量均勻的云母紙和減少斷頭,應自動維持各分部間速度的穩定,使因負荷等的變化而引起的速度變化不超過規定的范圍。
這種采礦方法也存在著由于崩礦不完全而產生的礦石損失,但較少遇到。瑪姆云母托拉斯如上列舉的損失為4.6%。
礦塊長47米,中段高28米。采準工作包括沿頂板和底板開掘兩條運輸平巷和開掘兩個天井。掘進兩條平巷是由于礦體厚度很大,而且需要從由留礦房中均勻地放礦,同時要減少平巷上部礦柱中的礦量。